蕭氏家規

一. 嚴訓八誨
凡子孫而能言行之時, 即教之以安詳, 恭敬, 至七歲以上, 使之出就明師, 讀文公小學, 務要講解明白, 使其知孝' 弟' 忠' 信' 禮' 義' 廉' 恥等事. 其稟性聰明者, 加讀四書五經, 古文左史, 無不習讀, 此志遠大者, 所當然也. 否則一書用之不盡, 要必得之于心, 體之于身, 無為句誦章之學可也. 若夫女子則自幼教於婦德ˋ婦言ˋ婦工ˋ婦容ˋ其品貌天性若有過人者, 始其讀烈女傳, 庶乎長大適人, 必知所以執婦道矣.

一. 重禮教
凡冠婚喪祭之禮, 人生始終之事畢矣. 世人不悟, 至於喪祭, 每酷用浮屠, 而禮教為之大壞, 哀哉! 吾曹氏琚始向學時, 即去浮屠不事久矣. 其以禮儀節文, 雖能為悉, 而于先哲遺範亦不敢違; 今後凡遇吉兇之事, 要當一一遵用文公家禮, 厚其宗族, 凡遇宗族有吉兇之事, 要各行弔慶之禮, 或困乏罹于患難者, 族之賢而尊者, 宜倡義率眾, 隨家厚薄各出所有以周濟之, 惟務實用, 不惑于世俗以事齋醮, 致令費出無經, 何益之有? 其或族人被人非禮陷害, 則必協力以救之, 救之則必退遜而避之, 避之不得而後赴訴于官, 聽其常法處之,若自己為非, 招人凌辱, 則當先自痛責, 然後從容婉曲為之求解, 慎勿恃勇相鬥, 無曰彼來先施也, 我有宿怨也, 率之坐待其斃, 悔無及矣.

一. 崇敬愛
凡為子孫弟姪者, 呼父母必怡顏悅色, 事兄長及伯叔必謙卑, 遊息偶坐隨行, 時而侍側 , 不問則勿言, 不命則勿坐. 凡稱兄ˋ弟ˋ伯ˋ叔ˋ子ˋ姪ˋ嫂ˋ嬸ˋ姊ˋ妹ˋ以及親 戚, 必以行輩, 有呼而對則以應, 授之以誠, 則克勤克慎. 命之以事則奉行不違. 有所訓誡則聽受而服膺之. 或有理之責, 則勿較其是非. 如遇父母有過, 則微諫, 或有不聽 則託諸母及得意族人而達其情, 毋忌諱以陷親於不義. 毋妄言以激親之怒, 而自取悖逆之罪, 至於父母ˋ伯ˋ叔ˋ姑ˋ姪ˋ姊ˋ妹ˋ 無不皆然, 乃若撫之以恩, 與之以均, 接之以禮貌, 則居長者所當然也.

一. 守儉約
凡儉約最為可久, 今日世俗侈靡, 耗一小物即失敦厚, 如衣服必以布帛為重. 子弟當弱冠以前, 毋令衣羅紗綾緞錦繡色衣, 既冠而賢則量給一二, 以為吉禮出入之用; 不賢則勿給. 然雖賢德子弟, 其於平居無事, 亦不許衣也. 至于日用飲食以蔬菜重, 故不得私以酒食自誤, 必有故而設, 然常事饌不過四五品, 酒不過六七巡或十巡而止. 賓重則饌 用倍之, 而酒必如數,或有不常之會則設饌, 亦必斟酌豐約適宜而已, 決無染習世態, 以至杯盤狼藉, 費出無經, 乃若奉養父母, 則竭力於其當為又在禁也,輕中其慎擇之.

一. 勸生業
凡生業不可少廢, 子弟至十五以上, 擇其聰明者責之儒業, 而貲其費, 俾得專業; 又必擇賢師益友 以正其從違, 庸下者則令其或務乎農, 或精乎工, 或經營於商賈, 各占一業, 務其成效. 婦人則專紡績, 以供衣服; 其或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以至老死牖下, 終無一善成名, 豈不惜哉! 凡其所圖生計,又要 一一循平天理, 否則今日難得, 異日必失之,不可慎歟!

一. 肅閨鬥
凡閨門不可不慎, 婦人鮮知禮儀, 為其夫者, 必於平居之時, 先以正導之, 如姑舅則先系之以敬, 待妯娌則先示之以和, 御婢妾則先示之以慈, 鞠兒女則先示之以愛, 待骨肉則先 示之以勿薄, 聞妖邪之說則先示之以勿惑, 遇外來之事則先事之于尤, 必嚴其內外, 謹其 出入, 有不善者, 小則小斥之, 大則大斥之, 而皆待之以恕, 使其得以改之, 其惑葚焉而有害於大倫, 則必割愛;以全之斯亦不知為過.

一. 恤孤寡
凡孤兒寡母, 世之大不幸也, 君子之所憫也. 吾宗族不幸有如是之人,必人而撫之, 禮貌以遇之, 視其 缺乏以周濟之,至於當時之財產則勿侵, 倘來之苛孤則勿擾, 其或為之孤者, 父母俱亡, 年紀尚幼, 須鞠養之, 如己所出. 寡而無子者, 志堅守節, 尤當加敬, 為之求嗣, 其後可也.

一. 厚姻戚
凡待外戚不可以遠近有間, 妻氏親屬既厚待之, 父母之親尤所當厚.至於祖父母及伯叔兄弟之親, 亦不可薄; 如接遇之情, 以饋遺之儀, 弔慶之禮皆不可忽. 富貴者毋親棄於貧賤, 貧賤者毋怨望於富貴, 各自盡其情而已矣.

一. 睦鄉黨
凡處鄉黨, 當以古法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 乃若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以富吞貧,橫暴者以欺其 良善, 此後世之弊最為可戒. 或有非禮以加我者, 則避遜之而勿較, 其或不得已不得避, 則國有常憲, 不必私與之爭. 孟子所謂: 行有不得者, 反求諸己而已矣.

一. 御婢僕
凡待婢僕當善御之, 寒則給之衣服, 餓則給之飲食. 用其所長而不責其所短, 如或頑惰而誨諭之, 不可過責, 輕則少加苛責, 重則箠之數下, 不可深箠. 責之後, 呼喚使令辭色必如其常, 以釋其怨, 或狠戾狡猾之徒, 察其全不堪用, 早宜遣去之, 慎勿因循久留, 致生他釁. 又當禁約子弟婦人, 不許輒因小失, 鞭撻童僕, 婢妾有遇, 則告之家長為之行責, 毋懷恨不發, 使其畏罪不安.

一. 供賦役
凡民之供乎上者, 賦與役也. 每歲該辦錢糧必須及時繳納, 茍遷延怠緩, 致里胥往來催償 , 甚則必取官府 鞭箠之辱; 至於差役之來度, 其果相應也, 則依期趨赴, 或重大而家力之不堪, 即當順其情而控訴之. 茍或怠玩, 則文書已行事更難改; 亦或期限已過則必誤事, 而法自不容, 提鎖囚繫之憂勢所必至, 豈不益取辱哉! 乃若在官, 錢糧慎勿兜攬, 萬一有失, 必至鬻產賠償, 所損多矣.

一. 遵規戒
凡家訓蓋將用之以後, 古人敦睦之風, 期吾族人世守而行之, 或有不悟而違之者, 則當以 時祭既畢之餘, 讀家訓時, 家長舉而責之, 如改則恕, 不改則玷家聲, 就於族譜內削去名字, 卻於譜傳之中略記其削之故, 庶其所知警云. 明皇正德四年己巳歲年家眷弟廣州府知府曹琚敬書贈.

禮規小序
黃魯直云: 人生須輟生事之半, 養一佳士教子弟為十年之計, 及有可望. 袁中郎戒友人書 曰: 河邊肉舖, 三叉港口, 恕非陶鑄學人之所. 蓋子弟讀書日有其人, 又貴有其地也. 夫挾妓賭博固如猛獸毒藥不可迎, 若杯酒清嘯, 偶爾為佳, 日日徵逐亦成惡趣. 徐家肺, 杜 家脾, 貽笑千古, 故子弟穎敏者, 速學藝守塾, 約束照明, 使之溫習經史卷, 十年便成佳器. 或不檢束徵逐嗜好, 遂為躍冶千里之駒, 僨俵之犢, 可不慎歟! 如根器頓鈍者, 又須日課月程晝作夜者, 效古人嚼鐵磨杵之說, 及後漸漬薰心, 久耽成嗜. 語云: 考者不遇習者之門, 笤帚不為禪, 歸師石頭尚能點悟, 變化氣質, 皆從學問中來也. 至若昔人所云 : 學者治生為急, 子貢散財不妨四科, 亦須如玉種籃田, 所云足當自止, 恐籌事大熱心計轉賒, 見入商賈之路也.

文學小序
謝大傅問諸侄子弟亦須何人事, 而欲其佳車騎? 譬如芝蘭玉樹欲生庭階耳. 若貪喜紈褲, 日事徵逐, 不使讀書稽古, 是美人而髡其著, 孔雀而鎩其羽也. 近世士風日下, 忠者挾律 舞女, 奸者諛狐媚鼠, 珊瑚之樹, 變為厹予, 翡翠之禽, 化為鶗鳺, 秦之士賤矣. 獨不聞宋人有言曰: 攤萬卷等於南面百城, 則讀書是富貴人, 明人有言曰: 掃地焚香清是福, 攤來書卷福添清, 則讀書是清福人. 回道人有言約: 白酒釀成因好客, 黃金散盡為收書, 則識書是神仙人, 甚矣! 族人之有文學, 猶玄圃之夜光, 薛門之青苹也.

孝義小序
天道之于富貴為傭俗之物, 不堪矜恤, 惟忠義孝節, 之人間氣鍾焉. 然庸行盡人可能, 至 德因心即是. 郊天之鼓寧割麒麟之皮, 篤孝經者豈必曾氏之冊? 夫子曰: 謹身節用以養父 母, 此庶人之為孝也, 況 焦飯甘瓜ˋ葡萄ˋ桑椹ˋ非人間異端之物, 紀之史冊, 人皆奉焉 . 天珠琬琰, 信乎孝無終始, 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若夫舍肥取瘠, 損麥指困, 考亭有言. 宰相曰: 有可行的善事. 秀才曰: 有可行的苦事. 未可以多寡難易論也.

贈助小序
誰握麒麟筆, 都乘鸚鵡車, 勿將乞米帖, 認作絕交書. 況編蒲扣角之人, 環堵有壁, 謁閽無全, 然夜讀 之糠, 半以膏釜修脯貨之誰家, 晝書之荻, 旋以米薪珠桂籍于何人? 任昉有言曰: 為惠須及時, 勿待秋涼日. 杜少陵詩云: 所求為宗族, 亦不為盤飧, 勿受外猜疑, 同姓古所敦. 惟願豐苞有燕翼之安, 脊令急在原之義, 庶長安鷞裘,免典爐邊之酒. 楊州鶴背, 共看杏苑之花.

世系小序
世系小序禮曰: 上紹祖彌, 下治子孫, 旁治昆弟, 合族於食治, 釐而正之也, 世而名之以系長易湮, 續 之使不斷系老易淆, 理之使不棼, 條緒井然而後經緯生焉. 花萼雲鳳龍文燦 焉. 盛以筐進正尚方焉, 故 知派別而後識所自, 行列序而後知所親, 若強弱相凌, 貧富相耀, 如同一姬姓, 滕薛爭長, 蔡衛爭先, 史冊譏之, 為作世系考.

祠祀小序
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 凡以神之焄蒿悽愴, 與裸獻祀瘞, 必有其地也.古者支子不祭, 必于宗子, 蓋宗子者神之平日所居, 其祭器祭服皆以宗子藏之. 近代立之以祠塏塽遝肅也.是 楊李一區, 百世英名所擅, 而五畝之宮, 桓南郡不得毀, 集之也, 世世子孫保守勿替.

祭田小序
大孝不匱傳施備物, 未易言也. 而父母既沒, 而必求仁者之氣以祀, 則又求誰? 而誰與之也 ? 此祭必立, 以田薌合明潔, 于是乎出籩豆之寔, 陸崖之, 于是乎資焉! 然不敢多, 多則起 其間爭侵之虞, 又不可少, 少則有二簋不備之憂, 故寢丘三百, 僅妥若敖之, 訪枋許二易, 遂若魯鄭之封. 是以君子雖貧不粥祭器, 雖寒不服祭衣. 原田晦晦, 先靈之口澤杯棬存焉.

丘墓小序
祭墓非古也. 自唐代天子, 以淡服祀陵, 下逮臣庶皆比, 清明令序上塚掃塋, 一時行之, 為教孝與仁. 沿之遂成古禮. 考柳子厚與許京兆書: 近世禮重祭掃, 每遇寒食, 士女皆遍郊原, 馬醫夏畦之人, 無不受子孫追養, 先墓在郊原盡, 哀墓憤懼, 毀傷柏木以成大淚, 則撥諸孝子, 悽愴惕怵之心, 亦有所必欲展者也. 而況玉魚出, 青隴半田, 盜採松湫石, 麟臥荒郊 都錄帶劍上陵. 是以孝子立爐墓之室, 古人重守塚之戶也.